
黄斌
1982年1月毕业于河南大学
1996年赴德国费舍胡德画家村艺术交流
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
洛阳师范学院教授
2012.7 德国巴伐利亚格拉本施塔特文化中心黄斌画展
2009.7. 德国巴伐利亚特劳施泰因市佩特施泰因画廊黄斌画展
2005. 3. 德国巴伐利亚州上巴伐利亚文化教育中心黄斌画展
1996. 10. 德国费舍胡德艺术家协会画廊黄斌画展
1996.2. 奥地利阿尔罕布拉画廊(中国驻奥地利大使馆主办)黄斌画展
1993.11. 德国费尔登市历史博物馆黄斌画展
2016.05. 油画《铁血中山舰》 中山舰博物馆收藏并展陈
2018.03. 油畫 《榮耀晨光》 香港大學藝術博物館收藏


《一书》
麻布油画 120cm (W) x 80cm (H)
在这幅画中我期望用绘画的语言表达出对那本独一无二的书--圣经的感觉。那书中满了他独有的能力,创造与救赎。我不能将那书的名作為画名,画只能名之《一书》。唯一的一,又是一切的一。在画中构建创造与救赎的主题意象。画面构图,全画就是一本打开的书。寓意这书亦是完整的世界。形态处理上充分运用了现代多义性造型方式。让所有的形式细节都形成双关语式的“明确的暗示”。比如,画面的中心,既是书的中缝,同时又形成一个耶穌在十架之上的基本造型。下部的黑色托举著的书脊则形成了加略山上立起的十架。画面的色彩处理从下往上如同山野幽暗中升腾起朝阳,体现出创造与救赎的无尽热力。

《天幔》
麻布油画 80cm (W) x 120cm (H)
《天幔》採用了紫色系色调,以体现超越性、动荡感。下部紫与黑的组合强化了髙贵的悲剧性。上部明亮的橙红和下部深沉的曙红完成上下间天地的呼应。深暗的中缝贯穿上下,既体现了天幔的开裂又和上部橙红色图像形成被举起的神圣十架,使祂以强力翱翔于全画。救赎之恩统辖全地。细节处理中将幔子折痕与十架上耶穌的形象做了復合性的结构表现。以古罗马数字一到七象徵"末后七言"。中下部的印章是对二千年前中国古璽图像的挪用:下部的"十"字开启了上部的"门"。

《天的门》
麻布油画 80cm (W) x 120cm (H)
《天的门》取材于《创世纪》28章10-18节,雅各梦天梯及其后立石、浇油向神下拜的情节。画面色彩造型及光暗的组织展现了雅各之梦情节的超自然性。星河组成的天梯接地顶天,又仿佛是将开的天门。上下还要天使的身影,在那裡或将归去。画面的焦点,雅各和石柱漂浮在山与天之间的光带之中。雅各的造型是一个典型的多义性造型,当你看他為面朝外时,即是一个睡觉的造型;而看他為面朝内时,即是一个向浇油之时下拜的造型。该画採用这些艺术表现方法,力图用单一的画面体现出包括多重时间维度的事情的全过程。体现“神的殿、天的门”之宏阔浩大。

《加利利海边的呼召》
麻布油画 61cm (W) x 46cm (H)
观众看此画第一眼一定是中间的彼得,但视线不会在这个侧面形象上停多久就会沿著他的视线朝向耶稣。耶稣那里放射出的金光有足够的能量吸引观者的目光。那里是画面真正的焦点。耶稣身体的动势和伸出的手,体现了呼招的主题,也让观者的目光回向彼得和安德烈。安德烈举起的右手在回应著呼招。这手势和船的大弧线将他们又导向耶稣,也让观者的目光回向耶稣!海水、渔网和鱼的线型取向都是这一趋势一一回到耶稣!色彩处理也是同样路径:耶稣金色的光波放射到彼得和安德烈,他们的回波呼应著耶稣形成辉煌的色彩交响。